舌尖上的文化與價值觀:荷式新興美食文化
<<原文於2014年9月17日發表於云閱讀>>
![]() |
今年參與「摘星活動」的米其林一星級餐廳Le Marron 所推出的套餐菜色之一:酪梨燻鮭魚捲佐以小黃瓜冰淇淋,搭配小捲墨汁沾醬。 |
在談過令人驚奇(嚇)不已的荷蘭傳統飲食文化後,也許是因為實話總是傷人的,心中的愧疚不安,讓我不得不再提筆寫另一篇關於荷蘭食物的平衡報 導,告訴大家什麼是真正的荷蘭美食。若說荷蘭完全無美食,倒也非事實。荷蘭其實有許多得到好評的餐廳,甚至有為數不少的餐廳得到美食界的最高榮譽──米其 林餐廳指南──的認可。除了正式的餐廳外,荷蘭三不五時也會因應節慶而舉辦美食節之類的活動。當米其林都可以為荷蘭美食出一本專書之時,荷蘭為何至今依舊 擺脫不了無美食的名聲呢?其原因就在於,真正出自於荷蘭本土的在地美食,就如同本文作者的銀行存款一樣,真的是屈指可數。
記得數年前我在紐約工作時,也想好好利用在紐約的短短數個月,盡可能的探索美國美食。當時偶遇一位同是美食同好的紐約客;於是我隨口問他,什麼 是美國的美食呢?想不到他很認真的以美國人的驕傲告訴我,沒有美國美食這回事;所謂的美國美食,其實是世界各國飲食文化的綜合體,隨著各國移民來到美國, 而逐漸發展出在地的口味。多年後我體會到,我對荷蘭美食的疑惑,其實是可以用當年在紐約大哉問所得到的答案來解惑的。荷蘭現今的飲食文化,同樣也是世界各 國飲食文化的綜合,只是成因和美國大不相同。荷蘭自二戰後,隨著經濟環境的逐漸改善以及對宗教信仰態度的改變,本來對吃這件事只重實用價價的荷蘭人,也開 始追求口感上的滿足。但因為美食的位置還是空在那裡,所以荷蘭人在近幾十年開始引進其它國家的美食。因此,在荷蘭外食,餐廳選擇可以說是十分的多樣;不論 是法國菜、義大利菜、希臘菜到中國菜等等,都不難在荷蘭找到。以荷蘭料理為號召的餐廳並不是沒有,但因荷蘭菜的菜色並無法湊成一張菜單,所以還是會搭配上 其它國家的料理。除此之外,因印尼曾為荷蘭殖民地的歷史淵源,故印尼菜也是在此地大受歡迎的。
去年十一月發行的2014年米其林餐廳指南裡,荷蘭共有兩家三星米其林餐廳、十九家兩星米其林餐廳及八十四家一星米其林餐廳;算一算,只比台灣 大一點點的荷蘭,米其林餐廳居然有一百零五家之多,而台灣至今,仍是一家也沒有!雖然米其林指南不代表唯一的美食標準,但能得到米其林指南推薦的餐廳,皆 有一定的水準,也是個不爭的事實。談論至此,究竟誰才有資格稱自己擁有美食文化,著實令人困惑。但就如同前述,荷蘭不是沒有美食,只是皆不是出自於本地。 翻開荷蘭的米其林餐廳名單一看,就會發現,荷蘭的米其林餐廳多半是以法式、地中海式或是創意西式料理為主;如此國際化的菜色,顯然是新一代的荷式飲食文化 特色與代表。
荷蘭的米其林餐廳,即便只有一星,一餐吃下來一人要價一百歐元是再正常不過了!如此高貴的價格,就算是收入高出台灣兩三倍的荷蘭人,也是筆驚人 的開支。那麼,到底要如何才能騙到精打細算又不重吃的荷蘭人上門呢?荷蘭的米其林餐廳顯然深諳打折對荷蘭人的吸引力。因此,荷蘭的米其林餐廳除了在一些大 活動或自定的節日裡,像是「世界盃足球賽」、「親子日」等,推出每人要價「只要」三十到四十歐元的超值套餐外,每年更有為數不少的米其林餐廳藉由「摘星活 動 (Dining with stars) 」,來吸引平常摳門到不行的一般荷蘭大眾上門。每年六月,所有參與「摘星活動」的米其林餐廳,都會推出與平日相較約五到六折,但內容毫不遜色的套餐;且只 要星星的級數相同,不管去哪一家,價錢都是一樣的。以今年為例,所有參與的一星級餐廳,四道菜的午餐套餐為每人四十五歐元,五道菜的晚餐套餐為一人六十歐 元;若是二星級餐廳,「只」需再加上十五歐元即可。雖然仍是所費不貲,但若是在荷蘭的一般餐廳吃晚餐,常常是食之無味的用完一餐後,每個人仍是得心不甘情 不願的含淚掏出二十五到三十歐元了事。因此,不如平日減少外食的頻率,每年再趁著這個摘星活動好好打打牙祭,犒賞自己一番, 省了荷包又滿足味蕾!
![]() |
每年於阿姆斯特丹所舉辦的「餐車嘉年華會」,是老饕們不可錯失的重要年度活動。 |
![]() |
創意美食:以水果入菜的主餐。 |
![]() |
餐車嘉年華會 |
![]() |
除了各式餐車外,隨處可見的音樂現場表演。 |
![]() |
身著「餐車嘉年華會」制服的小小工作人員,負責保持場地的清潔。手臂上以膠帶固定的小杯子,是用來提醒大家,如果看到他們在會場辛勤工作、撿拾垃圾,別忘了賞點小費哦! |
舌頭雖只有三寸,卻能品嘗出一個國家的中心文化與價值觀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